7月29日,記者從云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臨滄市專場上獲悉,臨滄提前一年實現貧困人口和貧困村“清零”的目標;4條高速公路年底建成通車,大臨鐵路年底通車并開行動車;重點抓好蔗糖、核桃全產業鏈建設,一根甘蔗開發出7大類34個產品。
?臨滄提前一年實現貧困人口“清零”
中共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說,臨滄市地處云南省西南邊陲,所轄8縣(區)均屬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滇西邊境片區縣,是云南省市轄全部縣(區)均屬貧困縣的4個州(市)之一。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臨滄市認真學習貫徹有關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邊疆實際,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障;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堅持加強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堅持創新機制,啟動鄉村振興,干出了脫貧攻堅的“臨滄精彩”。
2019年底,臨滄市94357戶368942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2個貧困村、28個貧困鄉(鎮)全部退出,臨滄提前一年實現貧困人口和貧困村“清零”的目標。
支撐可持續發展的“飛燕型”綜合交通網絡已經構建。近年來,臨滄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砸鍋賣鐵”推進“飛燕型”綜合交通網絡。臨滄開工建設的11條(段)667公里高速公路中,機場高速已建成通車,臨清高速孟定國門段和云鳳高速兩縣城段建成試通車,玉臨、臨雙、鎮清、云鳳4條高速公路年底將建成通車。大臨鐵路年底將通車并開行動車,各族群眾的百年鐵路夢想即將實現。不久的將來,更多的鐵路、更多的高速即將呈現,邊疆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將更加強勁。臨滄人民歡欣鼓舞,熱切期盼脫貧之后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YNTW.COM糖網編輯注:臨滄是云南省最大的甘蔗產區,蔗糖產量已經連續6個榨季位居云南省第一。2019/2020年榨季臨滄市累計入榨甘蔗525萬噸,累計生產白糖65.8萬噸、生產紅糖1.03萬噸、生產酒精4.51萬噸。
一根甘蔗開發出7大類34個產品
加快推進臨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以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大干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毫不松懈推進以高速公路、鐵路為主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堅定不移以“四個先行”推動對緬開放“五通”,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力打造“三張牌”,著力構建“兩型三化”現代產業體系。
突出抓好產業扶貧。臨滄已建成2200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基地,甘蔗、堅果、核桃、茶葉等種植面積均在全省前列,貧困戶人均擁有產業基地5畝以上。但是,加工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市場和品牌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資源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群眾收入。針對這個問題,重點抓好蔗糖、核桃全產業鏈建設,重點抓好利益聯結機制建設,重點抓好地理標志申報、檢測實驗室建設、產品標準制定、引進好的加工企業、電子商務進農村等工作,解決農產品下山難、銷售難等問題。
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工業園區負責人何會芬介紹,把甘蔗的葉子和桿分來來計算,甘蔗的葉子可以做成地膜原料,加工后還可以添加到藥品、化妝品中。甘蔗桿可以榨成白糖,白糖進一步可以加工成精制糖、紅糖、冰糖、多晶冰糖、單晶冰糖;甘蔗的廢廖液可加工成酒精和白酒,制作過程中產生的瀝泥又加工成了生物有機肥、黃腐酸鉀肥,這些肥料又還肥到田。衍生出新的產業鏈——蚯蚓養殖,使用了黃腐酸鉀肥的土地里,蚯蚓的蛋白質含量高,也是一個產業。
她拿起一個餐盒說:“這個可降解餐盒是用甘蔗渣做的,目前可以達到年產3萬噸、產值6億元,銷路主要是歐美方向,今年還獲得了美團、華為、南航、玫琳凱等企業的訂單。”除了飯盒,現場還展示用甘蔗做的免洗洗手消毒液。
到目前為止,圍繞甘蔗已經開發了7大類34個產品,從去年到今年完成了28.9億元的工業產值,帶動一二三產實現產值58.91億元的。她說:“通過產業鏈的開發,讓老百姓的單產提高了,就業崗位穩定了,增收了。”
“云之糖”品牌紅糖源自云南臨滄蔗區
■延伸閱讀:快了快了!云南大臨鐵路進行線路精調 ,達標后可滿足客貨列車運行條件
大臨鐵路北起大理,經大理州的巍山縣,跨越瀾滄江經云縣至臨滄市。全長約202公里,開行旅客列車速度目標值為160公里每小時。隨著鐵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今年4月份,大臨鐵路全線站房建設正式啟動,站后工程施工會戰全面開啟。為穩步高效完成大臨鐵路的建設,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采取邊建設邊線路整修的方式,確保大臨鐵路如期建成通車。
2020年7月22日上午9時20分,一臺黃色的大型養路機在大理至臨滄鐵路大倉站鳴笛啟動,伴隨著柴油發動機的轟鳴,開始對剛鋪好軌道的起撥道精調作業……
正在建設中的大理至臨滄鐵路是云南省“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的重要通道,也是中緬鐵路重要組成部分。經過3年多的緊張施工,建成通車后,昆明至臨滄3小時左右可到達。(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