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7月15日報道? 面包是很多韓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然而受到原材料漲價影響,近來韓國面包店的經營卻每況愈下,特別是規模比較小的個體店,今年上半年已經有超過1200家個體面包店因為虧損倒閉。
財經頻道特約記者 張湄:最近,原材料價格的暴漲讓韓國面包店的經營越來越難。以最常用的面粉為例,一袋20公斤的面粉價格已經漲到了約合150多元人民幣,較今年年初差不多翻了一倍。不僅如此,在韓國,黃油、白糖甚至裝甜甜圈的紙盒也大幅漲價,許多面包店的利潤率從以往的三成左右下降到不足一成。
近年來隨著人均面包消費量逐年增長,個體面包店開遍韓國的大街小巷。這些小店通常根據銷量不定期采購面粉等原材料,并且采購渠道單一,缺少選擇的余地,因此受到物價上漲的沖擊較大。今年上半年,韓國已經有1200多家個體面包店虧損倒閉。近期,韓元對美元又加速貶值,12日韓元對美元匯率創下了13年來的新低。這也導致韓國從美國等地進口小麥的負擔進一步加重,預計今后還會有更多的面包店扛不住成本壓力。
實際上,即便是擁有多家供貨商,同時保有大量面粉庫存的連鎖面包店日子也不好過。上周,韓國某大型連鎖面包店就把旗下80多款產品的價格平均又上調近一成,這已經是不到半年內第二次上調。至此,連店內經典的平價產品——紅豆面包的售價都接近了9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