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報道 近年來,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堅持黨建引領科技創新,緊緊圍繞“一根甘蔗吃干榨盡”,按照“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的產業發展思路,在蔗糖產業一二三產上全面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企業服務團作用,為蔗糖產業鏈上企業與全縣各職能部門搭建聯系互動平臺,建強一批非公企業示范黨組織,培養一批優秀非公企業家,壯大一批蔗糖產業鏈上企業,助推全縣蔗糖產業鏈做大做強。開發了“5+N”蔗糖產業鏈模式,形成了以甘蔗基地為基礎“糖、酒、紙、飼、畜、肥、新材料”全產業鏈發展的格局。
科技引領,夯實綠色產業基礎。耿馬自治縣是國家51個糖料蔗核心基地縣(市)之一,全縣甘蔗種植面積達41萬畝。蔗糖產業是耿馬的支柱產業,歷屆黨委政府始終把甘蔗產業擺在發展縣域經濟的核心位置。以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設為基礎,以企業為主體,以科技為支撐,以“政產黨建聯盟”為推動,扎實抓好綠色產業基地建設。開展蔗糖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引進甘蔗脫毒健康種苗繁育技術,優化了甘蔗良種體系。采用甘蔗輕簡高效種植技術集成應用,實現了甘蔗種植低投入高產出。大力推廣甘蔗全膜覆蓋技術,確保了甘蔗穩產增收。
開展以無人機應用為重點的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推進綠色產品基地認證。探索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著力突破勞動力不足和生產效率不高的瓶頸。聯合科研機構研發推廣甘蔗高產、高糖的“雙高”新品種,在耿馬大地種出了世界上最甜的甘蔗——云蔗08/1609,單產高達14.08噸/畝,糖分高達20.3%。
自2018年以來,全縣每年甘蔗產量均在200萬噸以上,穩居全國第五、云南第一。深化農業環保治理,推行“蔗葉五化”利用。按照國家農業環保要求推行蔗葉禁燒,從改進甘蔗種植生產方式、財政補助收集蔗葉處理、扶持飼料加工企業、培育養殖企業發展上入手,大力推行蔗梢蔗葉“飼料化”。實施以食用菌栽培為重點的秸稈基料化工程,在姬松茸、平菇、榆黃菇等種植模式上,大力推行蔗葉“基料化”。引進云南善慶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生物質燃料生產企業,利用蔗葉蔗梢生產生物質燃料,積極推行蔗葉“燃料化”。探索實施秸稈直接還田、覆蓋還田、腐熟還田等技術,努力推進蔗葉“肥料化”。招商尋求建材企業合作,鼓勵用蔗葉等秸稈作為部分壓縮板材的原料,鼓勵推進蔗葉“材料化”。
創新驅動,著力全產業鏈建設。深化“政產黨建聯盟”,強化特色產業鏈延伸,重點圍繞“一縣一業”蔗糖產業,建強以甘蔗基地為基礎、以“糖產品、蔗渣、糖蜜、濾泥、蔗葉蔗梢蔗渣綜合利用及其他”為內容的“5+N”全產業鏈。在扎實打牢第一產業基礎的同時,以“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的思路,深入推進“第二車間”開發,擴大產品種類、生產規模。
在重點抓好廣西洋浦南華糖業集團在耿馬的4戶制糖企業蔗糖生產的同時,把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作為降低市場風險和發揮產業潛能的重要手段,引進和發展紙漿、生活用紙、飼料加工、有機復合肥、酒精等企業,開展蔗糖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創新研究及應用,圍繞蔗糖產業開發出小包裝糖、酒精消毒液、蔗梢飼料、蔗葉燃料、固體有機肥、液體有機肥、蔗渣、紙漿、生活用紙、可降解餐具、堅果糖等產品,延長了蔗糖產業鏈。開展制糖廢棄物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以生產糖蜜酒精產生的廢棄物為原料,開發黃腐酸鉀(干粉)及高濃度液體肥料產品,提升蔗糖廢棄物利用率,實現產業鏈延伸,使耿馬成為全國首個閉合整個甘蔗產業鏈最后一環的地區。
同時,甘蔗全產業鏈建設還有效帶動交通運輸、商貿物流、農資化肥、農村服務業等關聯行業發展,縣內與甘蔗產業有關的農業服務公司(個體工商戶)達128家。同時,糖廠、酒精廠、肥料廠、紙廠、白糖小包裝廠、堅果糖廠、可降解餐具廠等一批制造企業落戶,每年可為周邊群眾提供3000多個就業崗位,實現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的有效融合。2022年蔗糖產業鏈綜合產值達86億元,甘蔗資源綜合利用率居全國前列。
深化理念,妙解可持續發展方程。耿馬自治縣以甘蔗原料基地及其相關的產業基地為基礎,對甘蔗以及與甘蔗相關的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對其主產品進行深度挖掘,對其附屬產品充分開發,對與其相關的產業聯動循環發展,形成“一根甘蔗吃干榨盡”的理念,是全產業鏈綠色循環發展的理念,是全產業鏈建設的核心理念。
同時,按照“產業(行業)相近、地域相鄰、易于管理”的原則,逐步建立糖、茶、果、菜、牛、膠等產業體系為基礎的其他特色產業或產業鏈黨建聯盟,打造耿馬“政產黨建聯盟”品牌,使之貫穿于橡膠、茶葉、蔬菜、堅果等各個產業的全產業鏈建設之中,貫穿于耿馬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之中。
耿馬以“一根甘蔗吃干榨盡”理念,走好“全產業鏈建設”思路,實現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巧妙地解答了“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