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德宏州推動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
各縣市人民政府,州直和中央、省駐德宏各單位:
《德宏州推動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已經州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7日
(本文有刪減)
德宏州推動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
德宏州是國家滇西南甘蔗優勢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蔗糖產業是德宏的傳統優勢產業,加工規模和食糖產量居全省第二,制糖生產均處于全省領先水平,為加快推動德宏蔗糖產業全產業鏈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省委“3815”戰略目標、州委“三支柱一標桿”安排部署和《德宏州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工作要求,聚力熱區特色農業建支柱,發揮“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優勢,穩定國內甘蔗種植面積,全產業鏈重塑蔗糖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把蔗糖產業打造成全州的重要優勢特色產業,鞏固好德宏蔗糖產業在全省的核心地位,為保障國家食糖供給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二)發展目標
嚴格落實60萬畝糖料蔗生產保護區,建設40萬畝糖料蔗“雙高”基地,鞏固提升隴川、盈江、芒市國家糖料蔗核心基地縣地位;推進蔗區、糖廠優化布局調整,提升種植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水平;圍繞全產業鏈發展,加強糖關聯產品開發,提高綜合利用率。到2025年,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85萬畝以上,機械化率達到55%以上,甘蔗農業產量450萬噸以上,產糖力爭達到55萬噸,實現蔗糖產業綜合產值50億元以上。
(三)發展原則
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扶持政策,為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合理布局,規模發展。根據不同區域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引導原料生產向適宜區域集中,蔗糖加工向龍頭企業集中,優勢資源向蔗糖產業集聚,實現規模化發展。
科技驅動,穩定增長。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加強品種改良、機械化應用、產業鏈延伸等,促進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供給,強化服務。開發蔗糖多元高端產品,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優化蔗糖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完善運行調節機制,提升糖業公共服務水平。
二、重點工作
(一)穩定甘蔗種植面積。以隴川、盈江、芒市為重點,將全州“兩區”劃定的60萬畝甘蔗生產保護區落到實處,每年新種植甘蔗面積不低于20萬畝;充分發揮德宏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市場前沿優勢,用好用活國家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優惠政策,爭取提高甘蔗進口配額,優化人員物資出入境、緬籍工人合法入境、海關后置監管等便利化措施,完善支持農業對外合作開發的投資、財稅、金融、保險、貿易、檢驗檢疫等政策。(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商務局;責任單位:州工信科技局、州金融辦、州稅務局、德宏銀保監分局、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各駐地海關,各縣市人民政府。以下任務均需各縣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落實,不再列出)
(二)加快良種良法推廣。發揮國家、省甘蔗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德宏綜合試驗站、技術推廣站作用,通過開展品種引選,促進品種更新換代、不斷優化蔗區品種結構。積極爭取建設云南省甘蔗種質資源德宏庫,加快甘蔗優新良種繁育,州甘蔗科學研究所、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瑞麗育種站建立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在各縣市甘蔗技術推廣站建立省級良種繁育基地,在芒市、盈江、隴川重點蔗區建設一批“科研+企業+農戶”的良種繁育基地,通過建立三級良種繁育基地,加快甘蔗優新良種繁育推廣,實現甘蔗良種覆蓋率達到99%以上;發揮州甘蔗科學研究所的人才技術優勢。積極推行藥、肥、膜一體化高效栽培、甘蔗寬膜雙溝覆蓋豐產栽培、旱地甘蔗全膜覆蓋輕簡栽培、宿根蔗豐產栽培集成技術、甘蔗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形成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推廣一批示范典型。(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州工信科技局、州商務局)
(三)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以“雙高”甘蔗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大基地建設。壩區圍繞宜機化改造,以完善溝、渠、路為重點,進一步提高排灌和機械化水平,建設一批“噸糖田”;山區、旱地圍繞高優蔗園建設,以解決蔗區用水為重點,加快推進蔗區土地整治、坡改梯、五小水利、蔗區道路等建設,提高蔗區發展能力。加快甘蔗機械的推廣應用,積極爭取國家、省重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項目,加快推進甘蔗農機農藝配套技術攻關,開展山地蔗區適宜農機具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穩步推進山區甘蔗機械化“分步式”收獲,力爭3年內全州甘蔗生產機械化率達到55%以上。(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州水利局)
(四)創新原料發展方式。積極探索蔗區土地流轉新模式,引導和規范蔗區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大對甘蔗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村組、種植大戶的培育扶持,提高甘蔗種植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甘蔗種植收益。支持制糖企業與蔗農建立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訂單生產、自建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方式發展甘蔗種植,穩定甘蔗原料。鼓勵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成立甘蔗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甘蔗生產的機耕機耙、機種機收、統防統治等環節大力開展社會化服務。(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州工信科技局、州鄉村振興局、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德宏銀保監分局、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
(五)推進質量品牌建設。加快推進蔗糖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甘蔗良種種植、產品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的技術標準建設。加大綠色高效種植技術集成推廣,建設一批綠色有機甘蔗種植基地。加強糖廠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全面推行清潔化生產。鼓勵和支持制糖企業進行ISO9001、HACCP、GAP認證,建立從生產到市場的可追溯質量監管體系。打造“德糖”公共品牌,制定公共品牌使用的產品技術標準,提升公共品牌價值,鼓勵和支持制糖企業進行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打好德宏生態牌;樹立培育企業產品品牌,打造一批在市場上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德糖”原生態品牌產品。(牽頭單位:州工信科技局;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生態環境局、州市場監管局)
(六)提升綜合利用水平。強化“多產融合、多元開發、綠色發展”的理念。圍繞全產業鏈發展,將隴川縣打造成為全國一流蔗糖全產業鏈發展示范區,提升綜合利用水平。支持制糖企業改善蔗糖加工裝備條件,提高精深加工水平,開發糖關聯產品、酵母、造紙、飼料、有機肥等副產品綜合利用,延長蔗糖產業鏈。加快以蔗糖為原料的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推動發展藥食同源功能性糖品、保健型糖品等蔗糖深加工產品。推廣濾泥、廢渣等生產有機肥、復合肥,擴大其在農業生產各領域的應用。支持蔗葉、蔗稍生產畜牧飼料,大力發展蔗稍養牛,形成“產業互補、循環一體、聯合發展”的良好格局,加快推進全產業鏈發展。(牽頭單位:州工信科技局、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商務局、州市場監管局、州稅務局、各駐地海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科學決策。建立產業工作專班和專家組,做好蔗糖產業發展規劃和指導工作,建立和完善推進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協調解決蔗糖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工信科技局;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商務局、州市場監管局)
(二)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國家支持蔗糖產業發展政策,及時足額兌付甘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補貼資金。積極爭取甘蔗“雙高”基地建設、甘蔗全程機械化、甘蔗良種繁育、桔桿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州級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蔗糖產業發展,各縣市要通過安排專項資金、銜接資金等加大對蔗糖產業的投入。(牽頭單位:州財政局;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農業農村局、州鄉村振興局)
(三)引導金融支持。金融機構要保持糖業信貸規模合理穩定,切實做好每年榨季收購的資金保障。推廣運用“一部手機云企貸”、農村產權抵質押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金融產品,加大對種植農戶融資支持,助推蔗糖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州金融辦;責任單位:德宏銀保監分局、人行德宏州中心支行)
(四)強化科技支撐。聯合優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龍頭企業,開展甘蔗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推動成果轉化,解決關鍵環節技術瓶頸,提升科技貢獻率。完善“政、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蔗糖技術創新,鼓勵涉糖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著力突破蔗糖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在甘蔗良種培育、雙高技術集成、農機裝備、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技術成果。以涉糖企業為主體,推動糖業科技成果轉化,助力蔗糖產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提質發展。(責任單位:州工信科技局、州農業農村局)
(五)強化督促檢查。州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對工作進度、資金到位、任務完成情況的督促檢查,把蔗糖生產目標任務納入州政府督查事項,對工作扎實、成效顯著的縣市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力或工作落實不到位的要進行約談;各縣市要成立蔗糖產業督導組,對蔗糖產業發展全過程進行督導。(牽頭單位:州政府督查室、州委農辦;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
德宏州隴川縣連片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