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日前,廣西地質調查院獲得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甘蔗產業數字化科技服務工作站”授牌,并簽訂《廣西蔗區“遙感-氣象-土壤”農業大數據監測網絡體系框架構建合作協議》,標志著該院“地質+農業+數字”發展新模式有了進一步拓展。
近年來,廣西地質調查院持續加強與廣西農業科學院等研究機構、相關企業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協同合作。此次獲授“廣西甘蔗產業數字化科技服務工作站”授牌,旨在共同推動衛星遙感技術、地塊信息技術、氣象預警技術與甘蔗產業數字化技術融合,依托“廣西甘蔗產業數字化科技服務工作站(數字工作站)”體系建設,建立適應甘蔗農業生產系統作物生產力的數學模型、評價方法、變化態勢預測與預警體系,為甘蔗生產管理和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促進廣西甘蔗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長期以來,廣西地質調查院堅持面向國家重大共性關鍵需求,開展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與評價、土壤污染防治、健康地質、地球化學勘查等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承擔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生態地球化學評價等調查評價與科學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1:25萬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5項,1:5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14項,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6項,承擔實施廣西創新驅動發展科技重大專項“富硒土壤資源高效安全利用”項目,助力廣西玉林市福綿區樟木鎮天然富硒地塊獲批“全國首批30個天然富硒地塊”,為廣西綠色、富硒等特色農產品產業及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地質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