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中國貿促會農業行業分會? ?作者:蔣丹婧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RCEP成員國中,中國與老撾(以下簡稱“中老”)山水相連、往來密切,雙方均致力于推動RCEP協定簽署并率先完成國內批準程序。近年來,中老經貿合作快速發展,農業是其中重要內容。在RCEP協定生效與中老鐵路通車雙重機遇下,中老雙邊農產品貿易前景如何?我國農業企業又將面臨哪些機遇?
中老農產品貿易概況
老撾是東盟成員國中唯一的內陸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業是其國民經濟重要部門,農業GDP約占總GDP的16%。農產品貿易規模較小,2020年貿易額24.2億美元,主要出口活牛、飲料、木薯、咖啡、香蕉、大米、食糖等,進口飲料、精制動物飼料、精制糖等。
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后,中國—老撾農產品貿易快速發展。2010年至2021年,中老農產品貿易額從4522.9萬美元增至2.5億美元,增加4.6倍。其中,中國自老撾進口額從3025.6萬美元增至2億美元;對老撾出口額從1497.3萬美元增至5254.6萬美元。目前,中國已成為老撾第三大農產品貿易伙伴,次于泰國和越南。中國自老撾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有甘蔗、香蕉、木薯淀粉、大米、玉米等,2021年甘蔗、香蕉進口額占中國自老農產品進口總額的35%和20%。中國出口老撾的農產品種類則較為分散,以蘑菇、煙草及煙草制品、大蒜、飲料等為主。
RCEP項下中老農產品市場開放情況
老撾是東盟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發展和開放水平與其他東盟成員有較大差距。RCEP其他成員方給予老撾一定照顧,允許其在市場準入方面采取相對較低的開放水平,多數產品采用13年以上的較長過渡期,以便其國內逐步適應貿易自由化。
貨物貿易方面,老撾對所有RCEP成員國采用統一的降稅方式,其農產品自由化水平為61.3%。其中,對1675個農產品稅目中的164個稅目在協定生效時立即降稅到零,占農產品稅目總數的9.8%,主要包括種用山羊、牛的精液、種用小麥、未梳羊毛等;863個稅目經13年至20年關稅降為零,占比51.5%,主要包括乳醬、蘑菇菌絲、淀粉、綿羊、鱒魚、馬、驢、騾、牛等;648個農產品稅目例外處理的,占比38.7%,主要包括家禽、鮮冷牛肉、鱸魚、洋蔥等。中國在RCEP中對東盟仍然保持了雙邊自貿協定項下的較高市場開放度,農產品自由化水平為92.8%,此外對東盟新開放了未磨胡椒、椰子汁等個別產品。對老撾的降稅方式與其他東盟成員保持一致,對960個稅目的農產品維持零關稅或立即降零,占農產品稅目總數的65.3%,主要包括魚類、水果及堅果、飲料、調味品、糕餅點心等;對404個稅目經10年至20年降至零,占比27.4%,主要包括杏仁、精油、茶、果汁等;出于糧食安全、農民生計等考慮對106個稅目實行例外處理或部分降稅,主要包括香蕉、木薯淀粉、咖啡、茶葉等,占比7.3%。
服務貿易方面,老撾對服務開放采取正面清單方式做出承諾,其中包括開放對外商租賃土地,租賃期最長不超過75年;開放了船舶打撈和脫淺服務等。投資方面,老撾與其他成員一樣采取負面清單方式,除了危險化學品、貨幣發行、木材制造、紡織業、瓷器、珠寶等行業外,未列入負面清單的行業均對外商投資開放。
借力RCEP深化中老農業合作的主要方向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全線建成通車,疊加RCEP項下農產品關稅減免、更寬松的原產地規則和高水平的貿易便利化安排,將更好實現區域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為中老農業合作創造新機遇。中國目前是老撾農業投資第一大來源地,未來可從三方面深化中老農業合作。一是推動中老鐵路沿線農業產業和鄉村發展。借助中老鐵路打通中國與中南半島內陸農產品物流新通道,推動老撾境內沿線區域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服務等產業發展,并對泰國、越南等湄公河國家涉農產業形成輻射效應。二是了解相關規則,擴大雙邊貿易規模。充分利用RCEP項下優惠措施,適當擴大老撾及過境優質農產品輸華,滿足我國國內市場需求;通過我國對老撾肥料出口等渠道,發展對老農業服務貿易。三是加大對老農業投資,發展加工貿易。重點關注糧食、天然橡膠、肉牛、水果等產業,利用老撾勞動力成本優勢開展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設。
轉載本文未聯系作者本人或授權,如有版權等相關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