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你可能聽說了新西蘭一家糖業公司的大事:因為運輸過程出了紕漏,進口的糖竟然被鉛污染,導致大量售出給消費者的糖被迫召回,糖企被罰了149500新西蘭元(約為人民幣62萬元)。雖然這事發生在海外,但對我們國內制糖企業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大的警鐘!下面就和大家聊聊如何防范類似風險。
一、新西蘭食糖鉛含量超標事件
(新西蘭糖業公司Chelsea Sugar糖廠)
新西蘭Chelsea Sugar糖廠在從澳大利亞進口糖時,竟然選用了曾經運過金屬硫化物的船只。明明有清潔報告,卻因為清洗不徹底,再加上船上的管道出問題,糖在運輸途中就被鉛污染了。結果,糖廠不僅生產出了問題糖,連檢測到異常后也沒能及時停產和召回,最終害得市場上流通了大量不合格產品,還不得不面臨高額罰款。
1.事件經過
2021年9月,該糖廠從澳大利亞進口糖原料,運輸過程中因貨船?Rin Treasure?曾裝載金屬硫化物(鉛和鋅)而導致污染。盡管出發前船艙清理并獲得合格報告,但清潔工作未徹底完成,且一根破損的管道可能加劇了污染。該公司隨后使用這批糖生產并向市場供應了971噸糖制品。
9月15日至24日,企業對該批糖進行了檢測。10月7日首次檢測結果顯示鉛含量超標,但公司未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而是進行額外測試。最終確認污染后,部分產品已在10月至11月初售出。直到11月3日,新西蘭食品安全局才獲悉此事,并于11月4日啟動消費者層面的產品召回,距污染糖抵達新西蘭已過去6周。
2.時間線及判罰結果
2021年9月
- 9月初:新西蘭糖業公司(Chelsea Sugar)從澳大利亞昆士蘭進口糖原料,貨船?Rin Treasure?曾裝載金屬硫化物(鉛和鋅),運輸前雖進行了清潔,但未能徹底清除殘留物。
- 9月3日:公司獲知該船未通過安全調查報告,不適合運輸散裝糖,但仍然選擇使用該船。
- 9月15日至24日:公司對該批糖進行樣本檢測,同時繼續使用該批糖進行生產和銷售。
2021年10月
- 10月7日:首次檢測結果顯示鉛含量超標,但公司未立即采取措施,而是進行額外測試以確認污染程度。
- 10月至11月初:部分受污染糖制品已進入市場并銷售。
2021年11月
- 11月3日:新西蘭食品安全局(NZFS)接到公司報告,得知鉛污染問題,認為公司反應過慢。
- 11月4日:啟動消費者層面的產品召回,召回范圍達數千包糖制品,影響市場供應約971噸。
2021年12月
- 12月:由于新西蘭糖業公司向超市提供了錯誤信息,導致兩次額外召回,更多受污染產品進入消費者手中。
2024年9月
- 法院審理:奧克蘭地區法院對該公司進行審理,指控其違反國家食品安全計劃(NP),并因疏忽危害消費者安全。
2025年2月7日
- 法院判決:公司被判罰149,500新西蘭元,法院指出其未能及時檢測和管控鉛污染,導致大規模召回,對市場和消費者造成嚴重影響。
新西蘭食品安全局副局長文森特·阿布克爾表示,此類大規模違規行為極為罕見,法院的判決釋放了強烈信號,他稱“雖然食用這種糖的風險很低,但我們對這次召回事件的進展感到擔憂,此類行為不會被容忍,公共安全不容忽視”。該事件凸顯了食品企業在供應鏈管理、食品檢測和危機應對方面的不足,未來應采取更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二、此次事件對國內制糖企業的警示
首先對新西蘭的食品安全管理高度認可,這件事在某些國、某些人可能認為是小事!不要認為類似事件離我們很遠,用裝過煤制油等有毒物質的油罐車來裝運食用油,就在你我他身邊發生過,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這個事兒說明兩個問題:
- 一是供應鏈管理不到位:選船、清洗這些環節出現問題,直接影響到糖的安全。
- 二是內部反應遲緩:發現問題后不果斷停產、召回,只是一拖再拖,讓問題擴大化。
1. 國內制糖企業要注意哪些問題?
其實,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制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都要面對類似的風險。咱們國內的企業雖然環境和管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以下幾點絕不能忽視:
① 嚴格挑選供應商和物流伙伴
- 選對合作伙伴嚴格檢查:一定要找那些信譽好、資質齊全的供應商和物流公司,在實際合作過程中嚴加檢查,不要認為有資質的合作公司就100%安全。
- 關注過往記錄:對供應商的歷史記錄進行詳細調查,避免合作方曾有過類似問題。
② 全程把控原料檢測
- 入廠檢測不能省:嚴格執行原料入廠檢驗制度,對于生產直供超市的糖廠和分裝廠家,糖原料進廠后,第一時間進行嚴格檢測,確保合格才能進入生產流程。
- 生產過程中的多次抽檢:不僅要在原料入廠時檢測,生產中和成品出廠前都要安排抽查,防患于未然。
③ 快速反應機制要到位
- 一旦發現問題,馬上停產:絕不能拖延,任何異常情況都必須立即停產、封存疑似產品。
- 迅速啟動召回程序:如果產品已經流入市場,必須第一時間通知各方,啟動召回,防止問題蔓延。
④ 加強內部員工培訓
- 食品安全意識不能松懈:讓每個員工都清楚,自己的一絲疏忽都可能引發大問題,不止是企業損失那么簡單,引發食品社會安全事故對企業來說是滅頂之災。
- 定期演練應急預案:通過演練讓員工知道出現問題時該如何操作,確保在關鍵時刻大家都能迅速應對。
⑤ 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監控
- 實時監控全流程: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運輸、倉儲等全鏈條進行實時監控。
- 建立預警系統:一旦檢測到異常數據,系統自動報警,相關部門能夠第一時間介入處理。
2. 實實在在的建議
作為制糖企業,我們的產品不僅僅是糖,更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下面是一些更具體的建議,希望能幫到大家:
- 定期審核供應鏈:把所有供應商和物流伙伴的情況進行定期檢查,不合格的及時更換。
- 完善檢測設備和標準:投入適當的資金升級檢測設備,確保檢測手段先進、檢測結果準確,嚴格執行原輔料入廠檢驗制度。
- 內部溝通要暢通:生產、質檢、物流部門之間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機制,出現問題時能及時共享信息。
- 別掉以輕心:任何時候都不能抱僥幸心理,食品安全沒有小事,一點點的疏忽都可能釀成大禍。
3、食品安全重于泰山
新西蘭糖污染事件告訴我們: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食品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基石,絕不能因為一時的僥幸而忽視每個細節。希望國內的制糖企業都能從中吸取教訓,認真把控每個環節,從供應鏈管理到內部應急,每一步都做到嚴謹細致。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產品真正做到安全、放心,也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真抓實干,別讓“僥幸”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